在餐饮行业的浪潮中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从杭州新东方烹饪学校走出,凭借在校所学的扎实技艺与不懈的奋斗精神,在各自的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,严红光与王文海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。
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“技能改变命运”,也为杭州新东方烹饪学校的育人成果写下了生动注脚。
从工厂工人到百万老板的逆袭
来自贵州的王文海,最初在义乌工厂上班,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杭州新东方烹饪学校的广告,便萌生了学习烹饪专业的想法。
经过两年的学习,毕业后他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社会,始终朝着开店的目标努力前行。终于,他的第一家店在台州椒江顺利开业,开启了创业生涯。
经过近 5 年的打拼,如今他已拥有三家店,其中台州一家,宁波两家,年薪百万,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成功创业者。在这期间,他始终与学校的汪老师、陈老师等保持着密切联系。
遇到问题时,他会主动打电话或发微信向老师们请教,结合老师们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,不断解决经营中的难题。他感慨道:“我在杭州新东方烹饪学校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烹饪知识,更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。学校教的内容其实是很宝贵的,可能一开始没感觉,但越是做到后面,越能体会到学校知识的实用性。”
毕业近 11 年,王文海几乎每年都会回到杭州新东方烹饪学校看看,了解学校的新变化。他深知 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 的道理,明白社会在进步,学校也在不断发展,回到学校既能重温校园时光,也能学习新的理念与知识,为自己的事业注入新的活力。而他经营的拾野私房菜中,也有好几位杭州新东方烹饪学校的学生,形成了独特的 “杭州新东方团队”,共同为食客们带来美味。
从初中毕业的农村少年
到私房菜主厨的蜕变
严红光,如今是宁波老外滩 - 江北外滩店拾野私房菜的主厨,年薪15万左右。这位来自四川农村、仅有初中学历的学子,早在十六七岁时便追随父母来到杭州。
五年级起就在家为上山干活的爷爷奶奶做饭的他,心中早早种下了烹饪的种子。而那句“遇到新东方厨师就嫁了”的广告语,更是让他坚定了学习厨师的决心。
2017年5月毕业后,严红光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河坊街一家会所做凉菜。但他始终怀揣着做热菜的初心,一个多月后便联系老师,表达了想转做热菜的意愿,并在老师的帮助下,找到了新的打荷工作。
在新的岗位上,他主动抢着烧员工餐,尽管使用的是大锅,但他毫不退缩,用心钻研每一道菜的味道。因为他明白,员工餐是检验厨师水平的重要标准,连自己吃的味道都做不好,又怎能做出让客人满意的佳肴?
得益于在杭州新东方烹饪学校打下的扎实基本功,严红光在岗位上上手极快。学校全面的教学让他熟悉厨房各个部门的工作,相较于同期工龄的从业者,他在技能掌握上有着明显优势,除了具备六七年经验的老师傅,很少有人能在基本功上与之媲美。
一路从打荷、切配、刺身、雕刻师逐步成长,最终坐上主厨的位置,严红光始终感恩学校的培养,尤其感谢班主任汪文浜老师在教学中的负责任与细心,正是老师们两年的栽培与信任,为他的职业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烟火里的传承,是教育的温度
王文海和严红光,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,有着不同的背景,但都在杭州新东方烹饪学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,实现了人生的逆袭。职业教育从不是 “次优选择”,而是 “扎根现实需求” 的成长阶梯。
他们的故事也告诉后来者:所谓“成功”,不过是把每一道菜炒出诚意,把每一次学习当成刚需,把每一份热爱熬成坚持。
而这,或许就是教育最朴素的意义——它不仅教会你一门手艺,更教会你如何在烟火里,活成自己的光。